当前位置: 首页 >> 五金

养玩具宝宝宝宝总跟玩具对话家长别担心孩子

2025-01-07 来源:智趣资讯

朋友家的小孩,有1个玩具小熊,朋友跟我说她女儿经常和小熊对话,一边摸熊的脑袋,一边对小熊说:

“你为什么不开心啦,是不是我惹你生气了,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呀,握握手就和好了,要不我请你喝水吧”。

妈妈觉得孩子这种行为挺好玩的,孩子爸爸却有点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呀?怎么不和别的小朋友玩,老和玩具玩呢?

爸爸带着孩子去咨询了幼儿心理专家,专家听过后,笑着说:“孩子没问题,是进入泛灵心理期了。”

孩子进入了“泛灵心理期”

关于“泛灵心理期”,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给出这样的解释: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特别是处于3-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都会有一种叫“泛灵心理”的心理现象,同时它又被称为“幼儿的泛灵思维”。

而说到“泛灵思维”,其实就是孩子在某一特殊阶段,会相信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种思维逻辑。

通俗来讲,就是宝宝会把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物品,例如水杯、书本等,给予其富有生命力的解释。例如太阳落山,是太阳公公生气了;云遮月,那是月亮在跟自己玩儿躲猫猫等等。

处在“泛灵心理期”的孩子具体都有哪些表现

▼分不清现实与想象

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宝宝们,会给身边所有的物体都赋予生命,大到一架飞机,小到一块橡皮泥,更不用说日日和他们相伴的玩具们。

对小朋友来说,玩偶们早已成为了自己的“朋友”。当自己的朋友受到“欺负”,被搓揉捏扁,或从高空掉落,宝宝们会联想到自己摔倒时的感受,进而心疼娃娃。

也就是说,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现实与想象。

▼给很多玩偶取名字、聊天

因为上面说过,宝宝们会把玩偶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所以当孩子收到新玩具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它起名字。

这个名字可能是自己很喜欢的动画人物,也可能是喜欢的零食,甚至是刚接触的新鲜词汇。

对小朋友来说,新玩具更像是家里的新成员,会跟它们耐心地交流,让它们融入这个家庭。

▼时不时会自言自语

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孩子对着玩具“自言自语”,又或是自己在呆在某个地方“自说自话”。其实这种时候,他们只是在表达内心想法,分析自己的问题罢了。

家长正确引导,泛灵期孩子天赋大爆发

在“泛灵心理期”,孩子的同理心以及交友能力、逻辑表达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宝爸宝妈对待孩子跟玩偶说话的行为,要积极鼓励而不是嘲讽呵斥。

给孩子准备有意义的玩具

泛灵期的孩子对玩具有着强烈的情感,特别是一些有趣的玩具,他们会探究玩具背后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更好地和玩具交往。

有一位妈妈在孩子泛灵期时因为孩子特别喜欢玩具兵,所以给孩子买了一整套以二战作背景的玩具兵和玩具武器。

孩子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要指挥这些玩具兵作战。

到了孩子9岁的时候,他能够讲述各种二战时期的小故事与作战策略,对当时武器的优劣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完全成了一个小军事通,对二战的历史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孩子的军事天赋就这样被打开了,在别人的眼中俨然就是一个军事小神童。

这就是玩具的力量,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变成一个别人不俱备的特长。

妈妈给予适当的建议

比如孩子在和玩具开茶话会,妈妈可以说“开完茶话会后大家要一起收拾好桌子”,孩子听到后就会照做了,孩子做好后,妈妈可以说“大家都很棒,收拾得很干净呢”。

从此以后孩子就知道如何整理桌子了,也会在这个时期养成学习后、吃饭后收拾桌子的习惯。

家长们都知道对幼儿讲道理是没用的,他们还不能够理解,幼儿的学习更多靠行为模仿。

在孩子泛灵期时,对各种事物都抱持着强烈的爱。

家长让玩具去做一件事,孩子自己就会去帮玩具做了,间接地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这时的教育效果好而且持久。

给孩子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都天天幻想了,还带着去发展创造力会不会让孩子的泛灵思维发展太过呢?

其实不会的,反而是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没有一个发挥的空间才会让泛灵思维存在更久。

当孩子的想象力有了创造的空间,孩子就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件事上,反而不会用很多时间去陪玩具说话,和玩具一起玩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泛灵期时觉得孩子的想法不能理解,特意拿时间出来陪伴孩子,和孩子进行言语沟通。

实际上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用的。

这个时期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一样,大人是没有办法理解孩子的世界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适当的引导,等待孩子的成长。

空中美语

当代旅游编辑部

文化产业杂志社

城市周刊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