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大的猪宝宝一只耿耿于怀的小猪
2025-01-07 来源:智趣资讯
文/现水
大约是1975年的初春,我经办了一件令我耿耿于怀、至今都没有忘却的糗事。
那年的春节,正值壮年、身体一向硬朗的祖父突然病逝,因父亲身在几百里之外的煤矿工作,不方便回来理家,家中只剩下了祖母、母亲和我们姐妹兄弟几人。当时我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毛孩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学制比现在短,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身体和心智都远未成熟,但因为是家中最大的“男丁” ,许多事情不得不硬着头皮、怯生生地去面对。那些简单的、形式上的事情倒也好办,但是那些需要凭借深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才能办妥的事情,之于我就勉为其难了。让我耿耿于怀的这件事是去集市上买小猪,由于不具备择优挑选小猪的能力,因此没有把事办好,这让我心里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责感。
按说长在农村的孩子对猪是不陌生的,因为猪是那个年代家中第一要饲养的家畜。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农家人见不得一丝的浪费,总想把一切可用的东西利用好,在这方面猪是一个好“帮手”,它能消耗掉一些看似还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刷锅的泔水、择菜的剩叶什么的。养猪还可以广积农家肥,“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肥多庄稼就能增产增收。另外,那时各家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朴实的乡下人知道,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养上一头猪,天天劳作,日就月将,就为未来积攒了财富,因此那时家家都在养猪。但是养归养,小孩子们不过是放学后挎上篮子去割猪草,知道猪喜欢吃哪些杂草野菜,知道哪一片地里长有猪喜欢吃的杂草野菜,但是对于什么样的小猪崽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小猪崽是能长成大肥猪的好秧子等“核心指标”,则无法说清。
我家养猪也与大多数人家一样,也是从春节后开始的。每年过完年就去集市上买回一头小猪,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努力把猪养到一百多斤(超过二百斤的情况很少)。猪长成这个速度,根本原因是猪整天吃糠咽菜,生活水平差还不一定能顿顿吃饱,这与今天用饲料催肥养猪,两三个月就能把猪养成几百斤重的大肥猪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我家养猪,还有一个特别的需要,即用年底卖猪的钱抵生产队年终结算“分绿”的窟窿(“分红”是生产队分给你钱,“分绿”是你要向生产队里交钱)。因为我家劳动力少、人口多,年年都是“分绿”,因此年年也都是用一头猪的钱来填这“分绿”窟窿。可以说对于我们家,这头猪承担着重大“使命”,猪养好了日子才有基本的保证。也正因如此,在养猪这件事上,一家人不敢有半点的闪失。
那天祖母和母亲委派我跟着本队的一个大爷(大伯)去买猪,所去的集市离家有十五六里地远(那时候的集市只设在公社驻地,每五天一个集),是章丘西北三个集市中最大的一个。我们一大早迈开双腿急匆匆赶到集市的猪市后,面对着遍地大大小小、哼哼唧唧的猪,我真的感到无所适从,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让我很是忐忑不安,最终在大爷的帮助下买了一头黑褐色的小猪,然后赶着小猪就回了家。
在穷乡僻壤的闭塞乡下,买一头小猪也够得上一条新闻,能引来四邻八舍的人们前来观看。哪知大家看后多数人都摇起了头,说这小猪个头不大,但“年龄”不小了,它其实不是猪崽子,是人家养了很长时间,但怎么养都养不大的“殿猪子”。闻听此语,我如五雷轰顶,脸唰的一下变了个颜色,心想这可坏事了,买来这种怎么喂都不长的猪,年底的窟窿可怎么办?一种莫大的负罪感涌上心头,让我无地自容。可是这时的母亲却对我没有丝毫的责备,反而微笑着并以坚定的口气对我说,世上哪里有喂不大的猪,只要好好养就一定能把它喂大。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吧,尽管母亲也已看出我买来的小猪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她不想让已经深深自责的儿子更加难过,于是只是安慰,毫不埋怨。母亲的这番话虽然并不能彻底打消我的疑虑和自责,却让我获得了暖暖的抚慰。为了证实母亲的话,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对这头小猪关心备至。不仅天天观察小猪的生长,天天把猪圈收拾得好好的,还满坡寻找小猪爱吃的曲曲菜、苦菜、夫子苗、地梢瓜等野菜,四处采割小猪喜欢吃的莠草(狗尾巴草)、秧草(马唐草)、节骨草(木贼)等,心想只要你能往大里长,怎么着都行。每次看着小猪大口大口地吃着我拔来的野菜野草,看到小猪一天天长大,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哪里还计较胳膊上那道道被草筐勒出的深深印痕,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记得当时正巧观看了一部电影科教片,介绍用枯叶制作发酵猪饲料。看到影片中的猪大快朵颐地吃得那么欢,长得多么快,我如获至宝,不由分说就照着科教片的介绍如法炮制起来。当我满怀希望、兴冲冲地将我酿造出的饲料呈给小猪时,哪知小猪上去闻了一下就扭头走开了。之后任凭我怎么改进、怎么诱哄,小猪就是不领这个情,丝毫不给我面子。这让我十分纳闷,心想我是严格遵照片子的说明制作的,为什么小猪不吃?是我制作出了问题还是片子的介绍本身就有问题?反正此事以失败告终,制作发酵饲料最终不了了之。
本来我家的猪每年都养得不错,经常得到左邻右舍的夸赞,这大概得益于我家的猪圈比较宽大,采光通风比较好,是养猪的风水宝地,当然也得益于一家人的精心饲养。我买的这头小猪,年底还是长成了大猪,但是也必须承认,这头小猪的确不是好秧子,它没有达到往年的水平。即便如此,家人们谁都没说我买猪失误的事,可我自己却总难释怀,无法原谅自己的严重失误给家庭造成了损失。只能期望通过这次失误,吃一堑长一智,用获得的教益,把今后的事办好,弥补这一次的过失。
只是老天没有给我更多的弥补过失的机会,因为后来社会发生了变化,家人让我把精力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四年后我考上了学校,离开了老家,卸却了“猪倌”的身份,告别了风雨相随十多年的农村生活,再也没有了化开这一心结的机会。
(欢迎关注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读书偶得、身边美景。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