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五金

昌乐电器维修学徒工资待遇27年9项电机专

2024-08-14 来源:智趣资讯

从少年时期热爱物理学,到青年时期一腔热血投入电机事业,如今年过古稀仍不放弃,昌乐农民发明家肖振霞在电机研发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追求,锲而不舍努力。他用27年,将电机50%的发电效率提升到98%,并申请了汽车无槽交流发电机、无槽静激磁同步发电机等多项专利。

“12月1日新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正式实施,国家倡导积极创新,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前列。我的研究目标是让电机发电效率达到100%。”今年73岁的肖振霞,把电机研发当成毕生的事业来认真对待。

肖振霞是红河镇朱汉社区人,从小他最喜欢的就是物理课,21岁当上物理老师。他最喜欢在课堂上给学生表演“物理魔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我亲手制作了一台手摇发电机。”当时连发电机的铜线都难买,肖振霞特意去青岛买齐制作材料。生动的教学,让学生物理成绩一直稳居前列。

而真正开始接触电机,是在1972年9月28日。肖振霞说:“这个日子,我一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他加入昌乐电机厂的日子。

1972年,满怀对电机的喜爱,肖振霞手捧自己制作的略显简陋的手摇发电机,敲开了昌乐电机厂的大门。彼时电机厂正在招工,看过肖振霞制作的发电机后,又提了3个问题。而这当然难不倒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物理老师,他当场被录取了。

“在电机厂工作的点点滴滴,成就了我的一生。”进入电机厂,对当时的肖振霞来说至关重要。

肖振霞一头扎进了电机领域。当时的电机厂,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维修电机,在这里他的才能初露锋芒。

有一次,厂里送来一台坏掉的直流电机,全厂师傅都修不了,而肖振霞一眼看出了问题所在。还在当学徒的肖振霞说:“换向器里多了一片铜片,需要拿走一片铜片。”电机师傅半信半疑,拿走一片铜片,电机果然修好了。从此厂里的电机师傅对肖振霞这位新来的小学徒另眼相待。

作为昌乐最早的电机厂,电机技师曾是一份光荣而骄傲的职业。“那时只有我们维修电机,电机坏了,只能找我们,我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出电机损坏的原因,再帮人修好。在电机厂工作,让我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

肖振霞的能力,终于得到了全厂的认可,他开始在电机厂发光发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县电力的普及,曾经盛名一时的昌乐电机厂也开始没落,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肖振霞几经辗转,依然坚守在电机研发路上。

1993年,46岁的肖振霞开始主攻如何提升电机的使用效率,“最开始觉得提高发电机的使用效率,符合节能形势,提高用电效率,就是对国家做贡献。”

这一深入,就是十年。

2003年,肖振霞申请的专利无槽电机转子,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冷轧取向硅钢片导磁率高、铁损低的特性,效率明显提高,耗能降低,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2004的专利汽车无槽交流发电机,使发电效率达到75%以上;2006年申请的专利分相磁路发电机,发电效率在90%以上,若用于汽车发电机,发电效率为86%……2007年、2008年、2012年、2014年,肖振霞关于电机发电效率的改进和研究,获得了多项专利。而今,肖振霞的电机发电率已提升至98%。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993至今,肖振霞用了27年,获得了9项电机专利,却依然不放弃。肖振霞说:“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前进空间?只要一直研究,就会有方案,有方案我就着手去做,直到现在我一直没停过。”

此时,病魔悄然降临。患上心脏病的肖振霞曾一度心脏停跳,被医生抢救了50分钟后,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我的电机还没有完成。”别人都说:“啥时候了还记挂着那电机?”

但只有肖振霞明白,那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割舍不下。

肖振霞感受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开始锻炼身体,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5年时间,肖振霞更新换代了3次,最终研发了供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设备——老年人篮板球。

“开始我想着锻炼投球,自己做了个篮球板,但捡球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大麻烦,我就在下面加上了弹性斜面板,后来一步步加上了栏杆、电子计数器,增加了更多趣味性。”

一份份跟科研成果相关的报纸被肖振霞小心翼翼保存起来,石油工业部出版的一本厚重的电机书籍,被肖振霞翻到破损泛黄。他将电机书翻到最后几页,指着书本上一个毫不起眼的数字,激动地说:“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方案,我的依据就是这个公式,加上目前电机的改革,我觉得电机的发电效率有可能达到100%,我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为何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肖振霞笑着说:“研究电机是我的爱好和事业。每当遇到挫折止步不前或者没有动力的时候,我都会翻翻书、看看报纸,汲取精神食粮。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努力争先,推动和引领世界电机技术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对联

福建茶叶

艺术品鉴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