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

2024-02-18 来源:智趣资讯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

【原文】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2.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30)

【组成】白芍12g 炙甘草12g

【煎服】水浸30分,煎30分,约400ml,分2次服。

【主治】阴血虚之腿脚挛急,咽干烦躁者。

【加减】1.兼湿热证者,加三妙散。2.兼寒湿症者,加桂枝、苍术。3.虚弱者,酌加人参、附子。4.胁痛者,加柴胡、枳实。5. 项强痛者,加葛根。

【禁忌】挛急兼四肢厥冷,喜热怕冷,脉沉迟者,忌之。

【类方】当归四逆汤:同可治手足拘挛。不同者,本方所治之挛急, 为寒邪直中厥阴,症见肢冷脉细;芍药甘草汤所治之挛急,系阴血亏损,筋脉失养引起,故有一派阴虚内热症状。

【临床运用】1. 治腹痛如神,脉迟加干姜,脉洪加黄连。(《医学醒悟》)2. 凡青筋暴露,色紫,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不仅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致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经方实验录》)3. 治小肠腑咳,发咳而矢气。(《皇汉医学.内科摘要》)4. 足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伴有腹皮挛急者。(《皇汉医学.建殊录》)5. 鼠溪部肿痛。兼见右腿拘紧,不能伸直,抽筋,脉弦细数,舌红少苔。(《新编伤寒论类方》)6.治舌肿满塞口。(《圣济总录》) 【您跆)7. 三叉神经痛。伴头晕目眩,脉缓大,舌无苔有裂。(《江西医药杂志》1965;7:90)8.大便干结如羊粪,数日一行,脉弦细而涩。十剂而愈。(《四川中医》1991;3:34)9. 不安腿综合征。症见小腿有莫可名状的酸、麻、胀、似痛非痛感,时抽筋,时有触电感,休息时加重。(《浙江中医杂志》1988;6:273)10.强中。舌尖边倶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八剂而瘥。(《河南中医》1989;3:31)

【浅议】此为滋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方,临床运用以挛急疼痛,咽干思冷,脉数无力为目标。

肝藏血,主筋。阴血亏虚,津液不足,筋脉肌肉失却濡养,是以拘急疼痛。故临床伴有至夜发热,头面赤热,咽干烦躁,思饮思冷,小便赤短,大便艰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阴虚内热症状。

芍药甘草汤为仲圣阴虚病之治方。方中白芍味酸,敛阴和肝,通脉逐痹,炙甘草甘温,补中和中,合之有酸甘化阴、养血和营、健脾柔肝、通痹缓急之作用。余常用治肝脾不和之腹痛、胁痛,多可获效。腹证呈腹壁松弛柔软,腹肌坚硬如板者疗效尤佳。个别患者服后水肿,停药后自行消失,或加茯苓可避此弊。合三妙散,治疗湿热下注之膝踝关节痛、或足跟痛,未已疼痛即可轻止。芍药之运用,历代医家或主赤芍,或主白芍,争议不一。张山雷谓:“《本经》芍药,虽未分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寻绎其主治诸病,一为补血,养肝脾真阴,而收敛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一为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余遵此说,于肝阳上亢、肝木横逆、疼痛喜压者用白芍,瘀热凝滞、血瘕疝痹、疼痛拒压者用赤芍。若二证皆有,则二药并用。其量在15g至30g间,甘草等量或用芍药之半。

现代医学药理实验认为,芍药有抑制中枢,扩张血管之作用,为平滑肌之松弛剂。然从治疗腿脚挛急看,对横纹肌亦有解痉作用,故临床用于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咳嗽、吸气、及变换体位加剧之疼痛,亦用于不安腿综合征,项背强痛,腓肠肌痉挛,咳嗽,哮喘,胃、肠、胆、输尿管痉挛,习惯性便秘,二便里急,经期腹痛等神经、血管、肌肉紧张性之病症。

芍药扩张血管,可使体内脏器功能发生改变。因血液流变犹水之就下,当全身血管扩张时,下身血量相对较多,心脑血管之血相对较少,气血虚弱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自汗、胸满、短气、神疲、脉数、血压下降等心脑供血不足、及心脑应变反应症状。故处方用药,应时时想到心脑供血。《伤寒论》21条之脉促、胸满,即为大脑供血不足、中枢应急之症。胸满为肋间神经收缩所致,脉促乃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之象。此时若用芍药,必然加剧心脑供血不足,故仲圣主以桂枝去芍药汤。何许人易生此症?曰:虚寒体质者,面色萎黄、晄白者,六脉沉迟、沉细者是也。

挛急一证,除阴血不足难以濡润外,阳虚寒甚,筋脉失却温煦亦可引起,所谓寒主收引是也。其必有畏寒、肢厥、脉紧、舌润等症状,治当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如当归四逆汤。

【芍药甘草汤医案】

1. 腹痛

韩某,女,12岁。南关小学学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今不满二七,业已潮汛,且量多期延。初因害羞不愿就医,后失血甚多,出现神疲眩晕,心悸短气,难以上学,始来就诊。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1.7x10^12/L。余用滋阴补肾法以治,诸症见轻。近三日,过午腹痛,时轻时甚,用手按压,痛可得缓,夜寐后疼痛渐止。上午则一无所苦,饮食二便亦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略数。

观其脉症,知崩漏日久,阴血大损,脉络失养而作痛也。何以午前不痛、午后痛?以午前属阳,阳气为用,尚可帅血运行,是以不痛;午后属阴,阴血为用,血运不畅,故而痛也。治当补血通痹,缓急止痛。拟:

白芍15g 炙甘草15g 二剂

二诊:腹痛再未发作。遂守前法,予以滋肾补血。

2.小便失禁

姬某,女,50岁。曾病阴虚血崩,经余治愈。今尿频、尿急月余。稍有尿意即须临厕,迟则失禁也。无尿痛、尿灼。腰不痛,纳后化迟,大便一日一行。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弱。腹诊:腹皮薄弱,无压痛,惟腹肌紧张耳。

脉证观之,此乃阴血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太过证也。治当养血和营,柔肝缓急,芍药甘草汤,首选方也。拟:

白芍15g 甘草15g 三剂

二诊:尿频、尿急明显减轻,纳化仍差,原方加鸡内金10g?三剂

三诊:小便失禁之状,再未发生。患者惧病复发,求再服三剂,遂欣然授之。

3. 头痛

王某,女,40岁。素争强好胜,凡事不遂心,便怒不可遏,捶胸拍腹,迁怒他人,真河东吼狮,胭脂啸虎也。近因其子考试名落孙山,又气冲牛斗,肝火横逆,致头痛如劈,左颞、左眉棱骨痛不可忍。恶心欲吐,胸满烦躁,口干口苦,饮食不思,大便干秘,二三日一行。视其形瘦颊赤,舌红苔薄。诊得脉象沉弦有力。

观其脉症,知其怒气伤肝,肝火上逆为患,治宜平肝降逆,舒肝清热,拟芍药甘草汤加味:

白芍20g 甘草10g 柴胡10g 紫贝齿15g 石决明15g 茵陈15g 龙胆草10g 二剂

服后至夜,疼痛渐止。

按:肝火横逆,肝阳上亢,故而头痛;肝气行于左,故左侧尤剧;眉棱骨痛、恶心呕吐,脉象沉弦,皆为肝木克土,肝火横逆之症。故用芍药、甘草、柴胡舒肝缓急,介贝平肝,龙胆草、茵陈清肝,药证相合,故疼痛速杳。病虽得愈,然总须移情易性,大度宽容,方可断根。若赋性依然,我行我素,常兴无名之火,病症必将彼伏此起,永无宁日。

4.腿痛

郭某,男,54岁。32岁时因肝硬变退休。廿余载边治疗,边休养。虽时有骨蒸潮热,胁痛泄泻等症,然调治几日,便可康复。常相遇于街头,见其摆地摊,做小商。日前午后下棋时,觉左侧腿股微有疼痛,未予介意,当晚子夜因痛而醒。抽掣于腹股沟及承山穴处。不得穿裤,难以行立,彻夜不寐。服去痛片、芬必得可得暂缓,医时由其家属搀扶而至。视其痛肢皮色正常,亦不肿胀,推拿、按摩,疼痛可减。身无寒热,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象弦细。

仲圣于汗后脚挛急,立芍药甘草汤以治,以其汗后络脉空虚,筋肉失养也。本案虽未经汗,然肝病年久,津血不足,脉络痹阻,筋肉失养,亦必然也。拟:

赤白芍各15g 炙甘草15g 二剂

二诊:一剂痛减,二剂痛失。行立自如,独步来诊。询知腿仍发僵,此筋急不舒也,原方加苡米30g 木瓜10g三剂善后。

按:《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本案患者肝硬化20余年,必津亏血少,脉络不畅。无寒热,知非外邪。无压痛,知其非实。故用芍药甘草汤解挛急,通脉络。脉络通,筋得养,自能“千里之行”。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推问

u渠道人脉实名认证免费对接艾奇在线旗下实名

快手代理商查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