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海螃蟹生宝宝日照首例为2公斤螃蟹宝宝成
2025-01-06 来源:智趣资讯
日照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
日照首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
“孕35+5周早产,反复吐奶吐沫,呼吸机辅助通气配合药物效果欠佳!”6月的一天深夜,一辆从莒县转运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救护车打破了静谧的夜空,随着双方医护人员的无缝沟通,患儿抵达医院后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结合患儿病史和临床表现,考虑其可能存在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等畸形情况,CT报告显示,患儿符合食管闭锁(一型)表现。作为重大高风险手术,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新生儿科与小儿外科、麻醉科、CT及超声科等有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多学科密切协作,成功为患儿进行了日照首例早产儿食管闭锁手术,患儿术后体征平稳。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食管连续性中断闭锁所致的一种新生儿期严重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2500—1/4000。这类患儿会像螃蟹一样吐白泡沫,也因此被称为'螃蟹宝宝'。最可怕的是,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在生后数日死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陈为兵主任介绍。
给一位出生仅4天并且只有2kg的婴儿做手术,其治疗难度可想而知,一边是闭锁远端食管与气管相通,形成食管气管瘘;一边是近气管侧予以缝扎修补,吻合难度极大,手术风险很大,需要麻醉科医师的精准麻醉和小儿外科医师高超的技术。
既往,日照没有开展过新生儿食管闭锁手术,这类疾病都转至外地手术,转运途中风险很高。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后,他们对医院新生儿科、小儿外科及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抱以最充分的信任。带着患者家属的殷切期盼,术前“备战”拉开了帷幕:小儿外科医生不断完善手术方案,麻醉科医师制定特定麻醉方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制定了专业严格的营养方案、护理方案与呼吸支持方式,每个环节都监控着各项数据。
6月20日,手术开始。新生儿科护士与麻醉师共同为患儿成功进行动脉置管,以进行术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确保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根据手术情况进行减压试验。麻醉科张念亮主任团队小心翼翼地进行着麻醉监测,力争将麻醉风险降至最低;小儿外科卜照耘主任团队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等变化,适时调整手术进度,确保风险降至最低。
“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这就要求医生必须高度关注孩子的生命体征变化。”陈为兵主任医护团队全程参与,加强呼吸气道、液体等管理,监测有关指标,将可能发生的危险降至了最低。
一分一秒,紧张地3个半小时后,食管气管瘘修补术+胸内食管吻合术手术顺利完成!患儿在术后经绿色通道安全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继续监护治疗。术后8小时,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食管闭锁,即食道是个死胡同,和胃不连通。”陈为兵主任介绍,“患儿家长也不用太过担忧,尽管可能出现较多的手术并发症,此类疾病的治愈率已达90%以上,绝大部分宝宝生长、脑部发育、营养状况无影响,完全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
7月29日,经过43天的细心照料,患儿好出院,现随访发育指标正常。此病例的成功救治为今后类似疾病的患儿提供了宝贵手术经验,也标志着日照小儿外科医疗技术的“重大”提升。
近年来,日照市人民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作为全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医务部门多次组织学科讨论研究论证,持续提升危重新生儿综合救治水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小儿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平台(MDT)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已先后成功开展了多例1.6kg、1.1kg等极低体重小早产儿外科、心外科等高难度手术。随着本次日照首例食管闭锁手术的成功,再次实现了高顶尖技术上的“零突破”。
来源:日照市人民医院